七月飄來濃濃鄉情,每年的七月鬼節和年底除夕,我們都儘可能回去,返鄉看看,這是兩個時間節點,一個是年中一個是年尾,我們約定俗成,結伴而行,回鄉祭祖,走走親戚,這其實就是人為的柔性策略,大家回來,幾個親戚朋友走走,交流一下感情,或說,這就是我們民間的鄉俗文化,這種文化的力量,把我們召回故鄉,每年的“七月半”和“除夕夜”,我們盡量回鄉,在家裡過這個節,有時也僅僅回去呆幾個小時,難後又踏上他鄉的路,但就這么幾個小時,讓我們義無返顧地回去,或許只會尋找一點根基,或許只為和一片土地產生一點聯繫,不管家裡還有沒有親人,我們都想在自家的院子裡,蓋個小樓,在年中或年底回家時,有個落腳點,平時讓它空著,讓它矗立在家鄉的土地上,這說明你還有根,你還有的故鄉,儘管你離故鄉不是很遠,你在縣城裡工作,或在隔壁鄉鎮裡棲息,你再也不可能再回去,你也要在家裡蓋座房子,這成了很多閩南人的特色。
當把我們的身世放在一個大小背景上,我們的身世,就變得幾分撲朔迷離,而這份身世背景,從來沒有離開我們,近的遠的,我們都要博感情,從大的方面講,我們都是地球人,卻要分出亞洲人,歐洲人,同處一個洲的,要分出東亞人,西亞人,一個國,一個省,一個縣市、村鎮的,我們也要分出你我的不同,這就是身世的祕密。我們畢業分發時,實行等距離分發,你不能回到你的家鄉去,你要到其它隔壁鄉鎮去,工作若干年後,你要回到家鄉,你都和一個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,那是你生命的原鄉,那是你的出生地,那是你的村子旅遊 套票。
每年的七月半,或年底,我們都要返鄉,出門在外的人,不管是遠的還是近的,我們都儘可能回去,而鄉村在我們的記憶裡,帶著幾分詩意,甚至帶上幾分浪漫的色彩,那是我們生命的原鄉,人很奇怪,你和一塊土地越親,和它過從甚密,越是在上面行走,越有感情,這種感情是和那裡的山山水水聯繫在一起,也是和某些人聯繫在一起,但你和它越疏遠,一份感情,或許很容易變得寡淡,我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離開我的村子,最長的時間,也就是一兩年沒回去,我就開始和它變得有些陌生,不想回去,不願回去,回不回去,變得沒有那麼的迫切,可有可無。
回家過七月半或過年,我曾經認為這是必須的,是一種道統的堅守,固守,但現下不這么想,人是會變的,我也相信這樣的話,你要和一個地區有感情,要給你留下美好的回憶,你才會留連,否則你駐留多長的時間,都沒有意義。回鄉過年過節,已經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,想想,可以回去,可以不回去,要是以前,一定回去,把它看得很崇高神聖的東西,現下已經變得,不再那麼的急切,也許這也是和故鄉的一份情感,從割舍不離,到慢慢變淡,到重新回歸這樣的一個心路歷程,而現下我所處的階段,就是慢慢變淡的階段牙齒矯正。
七月飄來濃濃鄉情,年中回家過節,我要上班,母親回去了,他就是我們全家的代表,代表著我們一家人,她是虔誠的,沒有一絲馬虎的意思,這就代表她們對故土的一份眷戀,而我們是平淡的,能回去走走最好,不能回去,也就算了,順其自然罷了,那我的小孩,就明確他不要回去,甚至連他的奶奶,也不要回去,要陪他玩,在他的記憶中,有多少的情感,很那塊巴掌大的地方產生聯繫,他的記憶中,或許現下只留下這樣的一個地名,那是他的籍貫,他和這塊土地還有多少的情感聯繫,是要長大後,去觸摸到了,或在我們的講述中,傳承著這份情感,而我們就承上啟下的中間人,我們讓他們不要忘了故鄉,父母一輩,對那塊土地充滿著感恩和眷戀,時而不時想回去,而我們這一代人,開始越走越遠,越來越淡化,而我們的孩子,自然是迅速地忘卻,或許,我們都沒有到一個回歸的年齡,帶著我們的孩子,回歸那片土地,那才是真正認識它的時候,但我們抹不掉對它的記憶,是一定的,它會在某個時間節點上,喚醒我們,我們等待,艱難地過活著,現下先忘卻,將來再甦醒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